春季,由于天氣寒冷,氣溫多變,是肉雞呼吸道疾病多發季節。隨著肉雞養殖業規模化生產的擴大,養殖污染日趨嚴重,飼養管理水平低,也會造成呼吸道疾病的發生。呼吸道疾病已到了復雜、較難以控制程度,絕大多數是幾種病混合感染。使肉雞生長緩慢,甚至造成死亡,使成本增高,利潤下降。
一、引起肉雞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
1、環境原因
雞舍建設不合理,建在交通要道附近,與生活區太近,雞舍較密集。周圍堆積糞便,死亡雞只亂扔或喂狗,人員出入頻繁,飼養犬、豬、鴨、鵝等畜禽,都會造成某些疾病的傳播。
2、飼養管理原因
雞舍管理不善,易引起疾病發生。特別是淘汰雞舍和病雞舍處理不當或消毒不嚴格,殘留的病原體會引起新進雞發病。有些呼吸道疾病如敗血霉形體病,傳染性支氣管炎、傳染性喉氣管炎,是通過甩鼻、咳漱等方式將病原體排到空氣中,被健康雞吸入后發生感染。有些病原體干燥后所形成微粒附著在塵埃上,隨空氣流動而傳染。病雞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體,使用的墊料常被污染,如不及時清除糞便更換墊草,都會引起疾病的發生。
養雞過程中所使用的設備和用具,如籠網、食槽、飲水器、注射器、針頭、運輸車均有可能帶有病原體而引起雞只感染發病。
飼料儲存過久易引起某些維生素缺乏癥,如維生素A、E缺乏癥、鈣磷比例失調等。飼料和飲水很容易混有病原體,由于飼料來源不同,生產加工、運輸、儲存過程及飼料袋的反復使用等,均可被病原體污染。
3、疾病防制原因
有些病毒株不斷變異造成免疫失效。病原毒力減弱,癥狀和病理變化出現新的特點,如非典型新城疫,傳染性支氣管炎其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,對器官的侵襲力也不一樣,目前出現腎型和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,常導致該病的免疫失效。耐藥菌珠的檔多,降低了細菌性疾病的防治效果。抗菌藥物在足夠濃度和作用時間條件下,可以破壞細菌的結構等而起到抗菌作用。當藥物濃度或作用時間不夠時,可導致細菌處于半致死狀態,為適應新的環境條件,從而產生了耐藥性,如大腸桿菌。
4、中毒原因
春季多采用煤炭取暖,給育雛舍加溫,若煙道阻塞、嗆風倒煙,又不注意通風換氣,就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;雞舍內糞便、墊料和飼料等含氮有機物都會分解產生氨氣。舍內如不及時清理,加之通風不暢,則空氣中氨氣濃度會升高而引起雞中毒。雞出現口流唾液泡沫,呼吸道分泌物增多,出現喘氣、呼吸困難。
二、表現呼吸道癥狀的常見病
1、細菌性疾病
大腸桿菌病
雞呼吸道受侵害后出現呼吸困難、羅音、黏膜發紺、咳嗽。有時也由“慢呼”、“傳支”等繼發大腸桿菌病,而行起呼吸道癥狀,這在臨床上有的很難以區別,必須借助實驗檢查才能確診。
雞白痢
由沙門氏菌引起,對雛雞危害較大,一般在3日齡以后死亡增加。一旦發病,死亡率相當高。凡患白痢的雛雞,絕大多數具有呼吸道癥狀,表現羽毛松亂,雙翅開張,閉目打盹,縮頸低頭,尖叫,腹部一收一縮,呼吸困難,肛門周圍有白色漿糊樣糞便,有時堵塞肛門。
傳染性鼻炎
發病雞起初流稀薄鼻液,逐漸濃稠,有臭味,變干后成為談黃色結痂。打噴嚏、羅音,眼結膜發炎、流淚,眼皮及周圍顏面腫脹,先紅腫后變為青紫色,鼻黏膜水腫,喉頭、氣管呈灰紅色,有粘液。
慢性呼吸道病
是由霉形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道病。病初打噴嚏,竇炎、結膜炎和氣囊炎,中期咳嗽、氣管濕性羅音,后期眼臉腫脹,常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,出現肝周炎、心包炎。
曲霉菌病
病原為煙曲霉菌,多發生在雛雞,感染后病程稍長時,可見呼吸困難,伸頸張口,有氣管羅音。有時可發生曲霉菌性眼炎,眼臉腫大、突出,下眼瞼有干酷樣物,嚴重時可失明。
2、病毒性疾病
新城疫
病雞呼吸困難,氣管羅音、噴嚏、甩鼻液,雞冠和肉髯發紺,排黃綠色稀便,全身粘膜出血。剖檢所見氣管內有粘液,氣囊混濁,腺胃糜爛性出血,盲腸扁桃體出血,直腸和泄殖腔出血。
禽流感
具有嚴重的呼吸道癥狀,如咳嗽、噴嚏、羅音。另外所見到大量流淚,眼瞼浮腫,雞冠和肉髯腫脹、發紫,有的腳鱗出血、發紫。剖檢可見腺胃乳頭鮮紅出血,氣管與支氣管交叉處有干酪樣分泌物,纖維素樣滲出物增多。
傳染性喉氣管炎
是一種嚴重的呼吸道疾病,呼吸困難、喘氣、咳嗽和咳出血樣滲出物。剖檢表現為喉和氣管黏膜腫脹、出血形成糜爛。
傳染性支氣管炎
呼吸型的主要癥狀是噴嚏、咳嗽、張口喘氣、羅音、眼睛濕潤、流鼻涕。該病多是腎型病變。剖檢可見腎腫大,蒼白,呈花斑腎。氣管內有粘液成干酪樣滲出物,氣囊混濁、增厚。
粘膜型雞痘
病初眼腫脹、流淚、眼內有泡沫樣分泌物,隨病情加重口腔和咽喉等處的黏膜發生痘疹,使病雞吞咽和呼吸受到影響,發生張口呼吸和“嘎、嘎”聲,甚至窒息死亡。
三、防治措施
1、加強飼養管理
改善飼養環境,雞舍要布局合理,建在高燥、遠離交通要道處,降低飼養密度提高飼料營養水平,糞便、垃圾、墊料要及時清除,加強通風換氣,防止氨氣、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刺激;保證雞舍內溫度、濕度、光照相對穩定,防止忽高忽低;保證飼料、飲水充足衛生。不喂發霉變質飼料。
2、建立完善的衛生防疫制度
定期對雞舍內外、飲水等進行消毒。進雛前對雞舍要徹底消毒,工作人員進入雞舍時,必須穿工作服,換上鞋帽,雞舍嚴禁人員亂串和外來人參觀。特別鄰近雞舍發病時,應嚴格封鎖,堅持每日帶雞消毒1次,對環境每周消毒2次。每天對所用過的料盤、料桶、水桶、飲水器等工具,用0.01%的百毒殺刷洗干凈,晾干后使用。杜絕飛禽、老鼠、犬、貓等傳染病原。糞便應遠離雞舍堆積發酵,作無害化妥善處理,病死雞要焚燒或深埋。
3、做好疫苗的預防接種
肉雞飼養時間短,一般在45—56天,有的養雞戶忽略接種,往往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。一是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,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,有條件的要做抗體監測,做到合理的免疫。注意在免疫接種前后3—5天,停服抗菌、抗病毒、磺胺類藥物,在日糧中適量添加口服補液鹽,維生素C、E等抗應激劑。
4、藥物防治
春季,是肉雞呼吸道疾病多發期,應適當增加一些強力魚肝油,維生素C、E等以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。對于雞白痢、大腸桿菌、慢性呼吸道病,在雞群不同的飼養階段(如育雛期)或產生各種應激時,容易發生流行,投給一些適量的藥物預防是必要的。可選用強力霉素、氟苯尼考、頭孢塞呋等。若診斷出是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病,在發病初期,所用相應的疫苗緊急接種,同時,在飲水、飼料中添加電解質、抗應激及維生素C、A、E等藥物。接種后3天添加抗病毒(如利巴韋林、金剛烷胺、黃芪多糖等)、抗細菌繼發感染的藥物,也可注射高免卵黃抗體治療。還可結合癥狀用一些中草藥來緩解癥狀。當雞群大腸桿菌與慢性呼吸道病混合感染時,一定選擇敏感的抗菌藥,按療程投藥,一般應7天為一個療程。另外,要用兩種以上藥物交替使用,以防形成耐藥性。
春季,天氣的多變給肉雞養殖帶來一定困難,但要加強各方面的管理,合理飼喂,建立健全嚴格的科學防疫制度,做好疫苗接種及藥物防治,就能有效的控制肉雞呼吸道疫病的發生,從而提高肉雞養殖的經濟效益。